The Hunger Site

Thursday, September 29, 2005

多吃黃綠色蔬菜 防胰腺癌

多吃黃綠色蔬菜 防胰腺癌
【新華社洛杉磯電】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每天食用一定數量的黃色和深綠色蔬菜,可將罹患胰腺癌的風險減少約50%。
  據此間媒體近日報導,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233名人員進行了調查,其中包括532名胰腺癌患者。研究人員把這些人食用的農產品加以分類,並詢問他們其他飲食以及是否吸菸等情況,同時把胰腺癌患者與其他1701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比較。
  統計結果顯示,每天食用至少五種諸如山藥、玉米、胡蘿蔔、洋蔥或其他類似蔬菜的人,相對於每天只食用兩種以下這些蔬菜的人,罹患胰腺癌的幾率下降一半。
  研究人員認為,食用深綠色帶葉蔬菜,如菠菜和甘藍以及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也會產生預防胰腺癌的作用。此外,吃水果尤其是桔子和其他柑橘類水果,同樣有助於預防胰腺癌,但防癌功效可能不及蔬菜。
  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學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教授伊麗莎白‧霍利說,這項研究表明,簡單的生活習慣選擇有助於預防胰腺癌。這或許是減少這種致命疾病發生率的最實用的方法之一。
2005-09-27

http://www.worldjournal.com/wj-health-ham-1.php?nt_seq_id=1240433

大蒜保健 殺菌防癌抗衰老

大蒜保健 殺菌防癌抗衰老
(世界日報)
【新華社東京電】據日本《每日新聞》近日報導,大蒜有許許多多的健康功效,是最好的天然滋補品。大蒜能夠預防癌症以及由不良生活習慣導致的疾病,又能防止衰老。因此,作為天然補品,人們對它不斷有新的認識。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正在推進一項旨在改善國民飲食習慣、使癌症發病率減少一半的「設計食品計劃」。在 「有可能預防癌症的重要食品」的金字塔結構圖中,大蒜位列頂端,即最有效果。
日本大學生物資源科學部的有賀豐彥教授說:「這是因為在很多流行病學調查中,大蒜預防癌症的功效已被認可。」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發表了其1989年與北京癌症研究機構共同對中國山東省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通過對685名胃癌患者和1131名沒有癌症的人士進行的比較發現,食用以大蒜為主的蔥屬蔬菜的人,其癌症發病率要比不吃的人低40%。此外,該機構於1994年發表的以美國艾奧瓦州女性為對象所作的調查結果顯示,每周食用一次以上大蒜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只有不吃的人的一半。
動物實驗也相繼證實了大蒜有抑制癌症的作用。大蒜作為最古老的人工栽培植物之一,其殺菌與強壯身體的功效早被人們所知。在古代印度,它甚至被用來治療麻疹、毒蛇咬傷、肺炎以及寄生蟲病。
雖然大蒜的有效成分很多,但最受注目的是S-烯丙基半胱氨酸(SAC),有賀豐彥教授介紹說,它具有增強免疫力的功效,能激活免疫系統的輔助T細胞。這種細胞發揮著司令部的作用,命令體內的「防衛部隊」捕捉、殺死細菌等外敵。
SAC是生的大蒜在酒精溶液中長期浸泡後產生的熟大蒜萃取液(AGE)的主要成分之一。日本湧永製藥公司首先發現SAC可增強免疫系統機能,該公司的板倉洋一學術部長說:」大蒜有200種以上的成分,因加工方法的不同,所含成分會發生很大變化。除了AGE,它還含有能預防循環系統疾病的成分。」這些成分可以降血壓、改善血液循環、抑制造成血栓的血小板凝結等。在今年的世界大蒜會議上,美國專家稱,讓冠狀動脈硬化症患者服用AGE一年半的時間,能夠抑制其動脈硬化。
三田國際大廈附屬醫院的松村紀高院長是心臟內科醫生,他建議根據患者的症狀積極使用大蒜等補品。「要預防疾病,就要在提高免疫力的同時防止產生使身體老化的自由基。因此也要多吃大蒜等蔬菜。但不是只多吃大蒜就可以了。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建議要攝取5種以上具有預防癌症功能的食品」。如果生食大蒜則會產生胃黏膜損傷、貧血等副作用。不要食用過多。而且在烹調過程中的接觸也會引起皮炎。
板倉洋一還說:「盡管大蒜有預防胃癌的功效,但並沒有聽說韓國患此種疾病的人數較少,盡管他們吃大蒜遠多於日本人。有必要調整你的整個飲食結構,比如控制食鹽的攝入量等。」
在炎炎夏日即將結束,好胃口的秋天即將來到的時候,多吃點大蒜應該是很好的選擇。
2005-09-21

http://www.worldjournal.com/wj-health-ham-1.php?nt_seq_id=1238259

Tuesday, September 27, 2005

醫療與保險的糾葛

.蕭雅(金融業從業員,自由撰稿人)
  醫療融資方案最近在香港鬧得沸沸揚揚,其實,醫療和保險某程度上糾纏不清,互相影響。
  近十幾年來,人們買保險除了身故保障外,醫療保障也是一大重點(另一大重點是退休收入保障),然而,在實際的操作上,的確是有不少打「擦邊球」的現象,保險界、醫療界、政府都需重視。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人們買了醫療保險後,很擔心有那一些病或手術不能賠,又或需要什麼條件(例如是否一定要住院)才能賠。不過,在這消費者權益大過天的時代,一般民眾其實不必對此過份操心,因為保險代理等從業員及醫生都會盡力的幫助你得到賠償,這樣他們(尤其是醫生)才能做到生意。因此,不少醫生都會問病人買了什麼保險,再詳閱病人的保單,以便他們能夠為你作出「最適當」的醫療安排。
  何謂「最適當」的醫療安排?許多時候他們一般盡量會以保險所能給賠的最高額為標準,因此很多懷疑有病的人都會有一種經驗,那就是那其實只是一種檢查,根本不需住院,但醫生會建議你住院,因為這才符合保險理賠的要求。更離譜的是,醫生(或醫院)會「順便」替你做許多不必要的檢查甚至全身檢查,將這筆費用以「住院雜費」等名義向保險公司索賠。病人(或僅是「疑似病人」)也樂得接受,因為他不必付費就可以「順便」驗身。消費者沒想到這種做法的嚴重後果,因為這提高了整體醫療保險的給付額,間接甚至直接的會使未來的保費提高。
  因此,各界應該重視此問題,才能使保險發揮它應該發揮的效果。其實,說到底,如何避免罹患重病,才是根本減低整體社會醫療支出的做法,因此,應該為市民的健康提供經濟「誘因」。保險只是在你真正需要時才會用到它,但如今的做法卻造成很多人以為有了保險就以為天下太平,因而不重視本身健康,到頭來身患重病時卻是由全社會承擔。
  如何提供經濟誘因呢?筆者認為,全身綜合健康檢查是很重要及必須推廣的一環,這可使民眾及早了解本身的健康情況並加以防範,以促進健康,就算有病也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因此,政府應該將做健康檢查納入免稅項目,甚至對此提供津貼,並可考慮立法規定每人(至少成年人)需定時全面驗身。在一些醫生的操作下,目前很多人因為有病或懷疑有病住院而一併「順便」做不必要的驗身(但也不一定全面),並藉此以保險支付,絕對有濫用保險之嫌,不符保險原意,後遺症極大,不可不慎。要知道,健康檢查和病理檢查及治療,是不同的概念及做法,將健檢和後兩者混在一起進行,是觀念的混淆及不當的做法。
2005/7/27

保險 

.蕭雅
  保險很重要,已是眾所周知。保險的功能其實是集合眾人之力量與資源,幫助有需要的人,等於是一種另類的互助形式。
  雖然如此,還是有些人覺得保險沒太大必要,在此試舉一例。一位朋友長期不買保險,因為他一直覺得買保險肯定是保險公司賺比較多。保險中有一種稱「重病」或「危疾」保險的,前些年通常一般是保三十五種重病,近年已增至四十八種。這位仁兄對這種保險就很質疑,他一直不解,為什麼只保這四十八種病,而不包括其他病,若他患了這四十八種以外的病,豈不是白買。就這樣,他多年來一直鑽牛角尖,為了那百分之二十的缺陷,而放棄了百分之八十的好處,等於是為了一顆樹而放棄整個森林。不過,幸好,在過了很多年後,他終於還是買了保險,因為他「被人問得很煩」。
  當然,保險並非十全十美,畢竟保險公司是牟利機構,例如不少的所謂「長期病患」,保險公司基於成本、收益及風險的考量,絕大部份不會受保,因此港府才計劃為這類人設計一種類似保險的計劃。其實,全體保險公司如果集眾人之力,可以考慮提供某些長期疾病的保險。
  不過,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健康自己負責,一個人如果生重病,即使治療費有保險給付,但本身還是得承受傷病的痛苦,所以,注意健康,未雨綢繆,病從淺中醫,是最重要的。
2005/8/20

抗癌大步走

http://www.cancer-fund.org/sfc2005/html/chi/index.html
歡迎參加由香港癌症基金會主辦的第十屆”抗癌大步走”,協助對抗癌魔,令社會更健康!
2005年11月20日(星期日)在香港島大潭郊野公園舉行。

健檢找出癌症

  做健康檢查,一定要全面,否則不如不做,因為可能更危險(你做了簡單的不全面的檢查,因為不全面所以驗不出你的問題,而你又真的以為沒事,實際上是有事,那就大件事了)。
  如果做全面的健檢,在「腫瘤標記檢查」(分「甲型胎兒蛋白」及「癌胚抗原」)是可以找出一些癌症先兆的。在大便潛血檢查中,更可找出腸癌先兆。
  即使檢查結果是一切正常,但如果有某些數據是與正常值有少數偏差,也可提醒注意,在飲食及生活方面作調整,可以促進健康,遠離疾病。

做好健康與財務規劃迎接老年潮

做好健康與財務規劃迎接老年潮  
.蕭偉基
  國際人口科學研究聯盟(IUSSP)(http://www.iussp.org )本月十八日至二十三日在法國開會,討論全球如何因應史無前例的老年潮問題。這問題雖無即時性的緊迫感,但若世人仍不利用這「人口機會窗」(demographic window)開始未雨綢繆,恐將會如溫水中的青蛙般,慢慢步向毀滅而不自覺。  首先得看一些令人驚喜但仔細思考後會讓人憂心的數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一九零零年世界平均壽命在五十歲以下,到了二零二五年會達到七十三歲。聯合國人口與發展委員會九九年的預測是,九八年全球十人之中有一人六十歲以上,到了二零五零年,每五人之中就有一人六十歲以上。
  隨著醫學及科技的發達,人類越來越長壽,乃可喜可賀之現象。但問題就出在,長壽卻未必健康和有足夠金錢過一個快樂的晚年,甚至還會拖累下一代及整個社會。隨著社會型態的變化,包括人們越來越遲婚及生育率逐漸下降,未來平均每位青壯年要負責越來越高的長者扶養費用,對整個社會將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就以香港為例,人口各年齡層男女分佈圖從五十年前的金字塔變成現在的欖球型,即現在青壯年比例最高,他們即要供養老年人,又要扶養小孩,但等到二三十年後這一批人老去,他們的下一代(即現在的兒童)的人數卻遠低於他們這一代,屆時平均每人所要負擔的扶養費用將非常沉重。
  根據香港有關總扶養比例的統計,九一年每一千名十五至六十五歲人口供養一百二十五名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到了二零一二年,將增加到每一千人供養一百七十一名老人,老人數目首度超過兒童(一百六十四人)。
  對老年人而言,如何過一個有尊嚴,即身體健康及衣食無憂的晚年;對社會及青壯年而言,如何不需為供養長者而煩惱,不會因此造成太大以致無法承受的負擔,是老人規劃的重點。簡而言之,關鍵就是如何保持身體健康及財務健康,這方面,個人當然是很重要的關鍵,但整個社會及政府都要有相應的配套。美國老年學專家Ken Dychtwald的著作《Age Power: How the 21st Century Will be Ruled by the New Old》(中文版:《搶佔2億人市場》),即從市場及商機角度分析當嬰兒潮一代成為銀髮族老人潮之後,政府及企業所應該採取的措施,以便把這負擔轉變為新力量和新商機。
  在醫療方面,本書作者認為,美國的醫療體系方向錯誤,即把大到不成比例的支出花在治療老人病上,而科學研究不以老年病為優先;醫療專業人員不擅長老年醫學;保險機制不重視老年病預防或划算的治療方式,因此未來將發生一場醫療災難。
  作者指出,據估計,如果髖關節骨折的發生率能延後五年,就能消除這類骨折達五成,每年就能節省五十億美元;如果能延後心血管疾病五年,每年估計能節省六百九十億美元。換言之,如何將疾病延後或讓它不發生或讓它在不嚴重的初期就得以較低的費用治癒,是很重要的一環。
  因此,作者提出為健康老年提供經濟誘因的做法。他以美國九十年代開始迅速蔓延的管理式醫療組織(MCO)為例,指這些組織吸收聯邦醫療保險的受益人,他們逐漸理解到,如果會員病得越重,他們的回報就越低,所以他們開始納入健康檢查、病人教育課程、另類療法等,務求使會員不染重病。這種病人、醫生、保險公司的利益與誘因全都能以健康為導向的現象,是前所未有及值得鼓勵的。
  金錢是規劃老年潮的另一大重點。本書提出多項以美國為例子的對策,因國情不同,暫且不談。不過,作者也列出一些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財務規劃途徑供參考,包括:及早付清高利率債務;開始存錢,每月收入至少存一成;免稅儲蓄計劃(如強積金)的提撥額要盡量填滿,以獲得利疊利的好處;越早開始準備越好。
  作者還提出忠告:政府福利由稅金打造,如果嬰兒潮期望由福利獲得大筆退休收入,將是大錯特錯的想法。如果所有人士希望老年得到財務保障,則必須仰賴個人與全體的努力,規劃出多元化的儲蓄、投資與保險管道,而且「現在就要開始」。
2005/7/18(原載香港信報)

新健康政策

昨天明報專訪衛生署長,就談到港府未來的醫療政策將以減少慢性病為主,以便減少整體社會的醫療支出,這其實就是美兆一貫的主張。

前衛生署長李紹鴻博士就是美兆的醫事顧問。

2005/9

我的美兆經驗

本人做過多次檢查都沒發現之事,在美兆的檢查中發現了,那就是:脊椎側彎(是頗嚴重的,應是天生的),那是可大可小之事。
甚至我幾年前頸部發現骨刺時照X光,也沒告訴我有這問題。其實骨刺也有可能是脊椎側彎間接造成的。所以我真是頗佩服及感謝美兆的。
*蕭雅

新世紀飲食觀

新世紀飲食觀
新世紀飲食觀http://www.worldwide168.com/acc/z67.htm
您要過得更健康、更快樂、更舒服,讓環境更美好嗎?請您一定要抽空一小時來慢慢看完這部片子,並細心咀嚼思考,改變您的生活飲食習慣,您就是做了一件大好事。請別小看您一個人的力量,馬上就開始改變!世界也就為您而改變得更美好!

我要送的書──《食物的背後》

我要送的書──《食物的背後》.蕭偉基
  華人首富李嘉誠近年來喜歡送書,尤其喜歡送歷史書,又尤其喜歡送研究謀略的歷史書,看來和他的商人性格與細胞不無關係。
  我也喜歡推薦我讀過的好書,而且也打算送好書給我的家人、親朋好友及客戶(我沒能力像李嘉誠那樣派街坊)。最近我打算送的是一本名為《食物的背後》的書。這是一本中文版去年出的小書(三聯出版),講述大部份人所不知的食物的背後的事實。  所謂民以食為天,人及所有動物活在世上,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事,其實就是吃。但在近年瘋牛症、禽流感、豬鏈球菌,乃至最近魚類被致癌物質「孔雀石綠」污染的恐慌下,人們逐漸重視食物安全問題,也開始希望了解食物背後而不僅是表面的事實。
  本書作者Craig Sams是推廣綠色有機飲食的先鋒,由於美國對有機種植及飲食諸多限制,他早在六十年代就移居英國,推動及經營長壽飲食法(Macrobiotics)等有機及環保飲食,並提倡及推廣「公平貿易」,認為那才是符合公義並更適合人類的方式,成效卓著。
  這本書所提倡的主張,基本上不同意全球一體化及大企業壟斷(或接近壟斷/寡頭壟斷)的方式,反對將製造食物當成一門「產業」或「工業」來經營(不過我總覺得人類已不能走回頭路了)。因此看來李嘉誠大概也不會推薦及送這本書,因為這和他的經商手法、理念,以及他成功的方式背道而馳。不過,相信龍應台對此書的觀點會深表認同。
  不管他人的看法如何,我極力推薦這本書,也希望更多想送書的人能夠考慮送這一本書,因為它令人看到人類地球還是有希望的,只要大家盡量返璞歸真,尊重大自然,不那麼人工化,與宇宙萬物和平共存,將貪婪的慾念減到最低,簡單的生活也能夠過得舒適與快活。
2005/9/12

相關網站:http://www.craigsams.com/
http://www.macrobiotics.co.uk/
http://www.kushiinstitute.org/
http://www.macrobioticmeals.com/
http://www.macrobiotics.org.uk/
http://www.greenandblacks.com/
http://www.oxfam.org/
http://www.oxfam.org.hk/public/
http://www.soilassociation.org/web/sa/saweb.nsf?Openwww.somajuice.com
http://www.noarthritis.com/
http://www.wholeearthfoo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