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劉良
專訪: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劉良
.蕭偉基
於一九九八年首先創辦香港第一個五年全日制中醫學士學位課程的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是香港中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院長劉良也為中醫藥政策作出許多建議,而該學院更於不久前在伊利沙白醫院內成立了香港規模最大的政府醫院內的中醫診所。以下是劉良教授接受亞洲週刊專訪的內容摘要:
您對香港中醫藥產業發展有什麼看法?
答:我對香港發展成為國際中醫藥發展中心有信心,基於以下幾點:一、香港是中西文化交匯中心,香港是以中國人為主體的社會,對傳統中醫藥接受度很高,中醫藥是中國文化的一部份;香港長期接受西方科學及社會文明洗禮,對西方科學技術資訊基礎很好,所以最適合把傳統中醫藥推向現代化及國際化。二:香港有得天獨厚優勢,其他地方難以相比,因為香港法律與醫療體制同西方發達國家接軌,故其發展中醫藥的經驗很容易給國際認可及接受;同時香港也是中國一部份,其缺乏的資源,如中藥材、中醫醫療市場、中藥潛在市場資源,可以利用內地互補。此外,中國政府政策推動香港發展,給了香港很多資源發展中醫藥。三:香港中醫藥規管與教育制度、中藥製成品規管制度,品質國際認可度相當高。
中國內地自由行遊客來香港買東西最多是買金銀首飾,第二就是買中藥材及中藥產品。這點很有趣,因為他們相信香港的品質。此外,香港能夠吸引學術人才,因為香港學術自由、資訊科技發達、品質國際認可、薪水相對較高。
香港可以在中醫藥國際化及現代化方面扮演怎樣的角色?
答:中國內地正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香港可以扮演橋樑及樞紐角色,其他地區不可取代。
從文化背景、社會群體的角度來說,香港有不可取代的優勢。因為香港有深厚中國文化底蘊,又可以利用高深現代化科技、法律,為傳統中醫藥解碼。例如中藥以複方為主,多種藥材所組成,透過多種化學成份起作用,雖然不清楚那種化學成份得出效果,但可透過多種化學成份、多個環節、多個靶點來產生整體綜合的療效。相信這樣的醫療模式適合難醫、複雜的疾病,那些病不是一個靶點有病,而是多個靶點有病,因此中醫藥可以治療。因為西藥是SINGLE COMPOUND CHEMICAL,結構很清楚,但效果也是單一的,很難針對多個靶點的疾病。如果香港把這些人家不知道藥理的東西,用最現代的科技解碼,就令到全世界都懂了,還可以貢獻到西醫。因此,中醫治療的策略及哲學可以給現代醫藥發展提供啟示及貢獻,不只是補充其不足。
此外,香港的國際公信力強,科技能力不差,可以協助中國內地加快中醫藥走向世界及國際化。
香港有何不足之處?
答:香港的弱點是,一:資源不足:臨床資源、病人來源不足;二:市場小;三:中藥材資源不足;四:不適合做製造基地,因成本高;五:人才不足,需引入各地人材。但這些不足可以透過與內地合作及引進人才來補救。
香港中醫藥科研水準如何?
答:香港中藥科研水準不錯,因為做科研的人都是國際化的人,香港可以吸納。浸大中醫藥學院過去一年在國際英文期刊發表了八十多篇論文,比規模相對大很多的中國內地中醫學院多出很多。而香港科研條件也較好,儀器、方法都是世界最前沿的,但比較缺的是用於中醫藥研究的醫院不足。這是最大的不足之處,所以需同中國內地合作。
對中西合壁看法如何?
答:香港很多病人看了西醫再看中醫,或先看中醫再看西醫,這不是對病人最好的治療方式,所以有必要實施中西醫合壁。香港將建立中西醫合作醫療模式,不僅貢獻香港,也貢獻給世界。因為香港的經驗比內地經驗更容易讓國際接受。因為西方發達國家也在研究發展與規管傳統醫藥,WHO也有部門負責傳統醫藥。
中醫藥研究成果商品化的步伐進行得如何?
答:研究成果商品化是未來的目標,我們與余仁生、培力等都有合作,與大陸公司也有合作。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旗下的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有限公司希望未來能夠更多的做到中醫藥研究成果商品化。
香港政府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持足夠嗎?
答:過去幾年香港政府在中醫藥發展方面做了很多實事,主要是在規管方面。我覺得規管是發展的基礎,因為若沒有做好規管,很難持續發展。香港在九九年才通過有關中醫藥的法律,成立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制度、培訓,提升中醫師專業地位、中成藥註冊制度、中藥藥材鋪註冊。
另外,中醫診所的開設,雖然是慢了點,但也有了起步。整體來講,回歸後香港中醫藥的情況與回歸前根本是兩回事,以前是自生自滅。而規管是持續發展的基礎,要做好正規教育工作。
撰於2007年1月
刊於亞洲週刊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